在拙著定稿的过程中,我对关羽失荆州有了更为深入的思考。我感到“借刀杀关羽”一词殊为不妥,因为如果是“借刀”,诸葛亮就是整个事件的蓄意制造者,是一个阴谋家。然而,襄樊之战的爆发以及战役的嬗变过程有许多偶然因素,关羽“水淹七军”、“围攻襄樊”,曹操增派大批援军,吕蒙“白衣渡江”、“偷袭荆州”,关羽“走麦城”,都是一步步发展而来的,谁也无法事先预料。诸葛亮是人而不是神,他也不可能预测、把握战局的演变。襄樊之战的失利不是诸葛亮所导演的,他仅仅对整个战役采取了“壁上观”的态度,致使关羽兵败临沮,蜀中却无一卒往援。所以,我在书稿中对这一问题重新作了补充说明,并将原题改为《诸葛亮袖手关羽“走麦城”辨析》。
由于受宋、元以来的“说书”及小说《三国演义》的影响,三国史已经成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最受人关注、最为人熟悉,也最为国人所喜爱的一段历史,而诸葛亮也成了中国历史上最具知名度的人物。
...